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教研  >>  医共体医联体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关于印发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邹城人民医院    来源:    浏览:0


邹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实施。

                                                                                        

                                                                                        邹城市人民政府 

                                                                                     2019 年 12 月 30 日


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山东省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 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鲁医改办字〔2019〕1 号)文件精 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 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 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 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满足县域居 民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提升县域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 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协作机制、运 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邹 城”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 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

2.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完善发展体制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 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3.坚持市镇融合、镇村一体。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 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 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4.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 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 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 能力。

(三)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医共体试点建设,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 用效率,使紧密型医共体成为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的共同体, 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 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以 上,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 5 个百分点,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群 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县域整合型服务新体系,实现架构共同体 

1.推行医共体内部资源整合。一是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由 3 家市直医院分别牵头和 2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 3 个紧 密型医共体。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按照医共体“十统一”的建 设路径,内部设立医疗业务、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 信息、后勤等管理部门,落实紧密型医共体重点任务清单,促进 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二是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 协作为组带,组建妇儿科、康复、中医等特色专科联盟,促进基 层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提升薄弱专科发展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 众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发展远程医疗协作。持续提升区域医学“六 大中心”(远程医学中心、临床病理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心电 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质量和效果,充 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 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 效率。

2.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各医共体内牵头单位要发挥自身优 势,根据医共体内各基层医疗机构特点制定具体帮扶措施,成立 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选派挂职副院长,同时选派 医疗、护理人员,进行“组团式”驻点支援。实行市直医院卫生 技术人员晋职晋级前下基层服务制度,严格控制基层医疗人员向 市直单位调动。 

3.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将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 医共体统筹建设和管理,加强乡医队伍建设,提高乡医服务质量, 各医共体要加强对乡医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乡医服务能力。允许 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 

4.构建大健康服务圈。邹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邹城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市妇幼保健计 划生育服务中心、邹城市大束镇卫生院(邹城市精神病防治院、 邹城市大束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要将公共卫生资源下沉 到医共体,医共体牵头单位要组建健康管理服务部门,为老年人、 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市卫生健康局牵 头,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大健康服务模式。

 (二)创新医共体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共同体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 副市长任副主任,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实施对医共体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统筹 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制度安排和考核 监管等重大事项。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局, 具体落实医共体管委会决定,负责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强化行业规划、规范标准制定和评价监督职责,发挥指导、推动、 协调和保障作用。市卫生健康局要充分发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牵头推进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及牵头医疗机构、医共体成员单 位建立部门间配合协调机制。

2.明晰权责任务清单。组建医共体后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 变、支持力度不减;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各医疗卫生机构原 有行政建制、医院性质、人员身份不变,人事(劳动)关系不变; 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变,发展中医药和妇 幼保健事业力度不弱化。医共体管委要制定各相关部门与医共 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管理的权责清单,明确各自权责。 

3.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各医共体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 长负责制,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 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医共体成员单位负责 人由医共体提名、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任命。牵头医院拥有医共体 内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推荐权或提名权。医共 体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医共体绩效评价,医共体牵头单位负责对 成员单位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及个人绩效有机结 合,实行绩效监督问责。加强医共体党的领导,医共体成员单位 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党组织要推 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负责拟订健全完善医共体章程,建立 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并报医共体管理委员 会审议。建立权责清晰、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 医院管理制度。 

4.落实内部管理自主权。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和用 人管理、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 收入分配、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全面落实人员招聘自 主权,牵头医院有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自主权;紧缺、急需高层 次人才可按规定采取考察方式予以招聘。到 2020 年底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空编率不超过 5%。医共体内人员由医共体统一培训、 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优先保障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评 聘和职业发展等,优先向基层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每五 年进行一次不少于半年的脱产进修培训,加强乡村医生日常培训 管理。

5.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 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 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提高 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耗材和检查等 收入挂钩。探索实施医共体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年薪制,根 据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考核情况予以兑现。市级医院副主任医师以 上职称人员在成员单位排班,薪酬由各成员单位分别核算。对市 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人员给予补贴。 

(三)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利益共同体

 1.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医共体内事业单位性质的市直医疗 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编制总量控制,由医共体在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统筹使 用。医共体内人员按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依照按需设岗、按岗聘 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建立医共体内人员双向流动机 制。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按规定优化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2.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加快推行 总额预算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助推医共体建设。医保 资金总额预付给医共体,牵头单位自主确定成员单位的具体分配 数额。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 政策。进一步拉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市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逐 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使用占比达到 30%;推广按病种 付费,层级差异化支付。对医共体内转诊的患者起付线连续计算, 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开展 11 类病种住院患者“下转”试点工作, “下转”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 金报销部分不占用医保基金总控指标。

 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 材费用等方式,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 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 化验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比例。政府定价的医疗服务价格依据 上级政策及时调整,价格调整与医疗控费、薪酬制度、医保支付、 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群众整体负担 不增加、医保基金可承受。 

(四)促进资源协同利用,实现服务共同体 

1.统筹集约配置资源。医共体内部行政、业务、后勤、物 流配送等常设部门统一设置、运行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建立 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用耗材与药品的流转体系和溯源体系。医共体 内部借助我市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检验、消毒 供应、远程会诊等市域医学中心平台,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 筹使用。

2.畅通双向转诊路径。明确上下级医疗机构疾病诊疗目录, 制定医共体内外转诊管理办法。开展上级医院制定药物治疗方 案,在基层实施治疗,处方自由流动,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临床 用药协同联动。引导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 病患者到基层就诊,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 2 个 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医共体上级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分 时坐诊,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 业机构备案手续。

 3.促进医防整体融合。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 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做实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妇幼保健、 免疫规划等工作,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实重大公 共卫生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共体由“治已病” 为重点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转变。要加强对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与管理,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4.提升信息化水平。依托省远程服务体系及济宁市分级诊 疗远程服务体平台,建设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医共体牵头单 位的分级诊疗远程服务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分级诊疗、远程服务等服 务项目,有效促进医共体建设,有效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提高全市健康医疗 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承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包括健康平台、便民服务、电子健康卡应用、智慧基层、医养结 合、检验检测互认、健康扶贫、物资管理、统计分析等业务系统, 实现区域卫生健康数据的协同应用、监管分析,打通医共体各单 位之间的信息孤岛,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五)统筹核心要素资源,实现发展共同体 

1.加强医共体能力建设。市卫生健康局要加强牵头医院重 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医共体牵头单位要强化医共体内各机构 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帮扶加快推 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 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 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2.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在保障 基本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性亏损、信息化建设等经费投入基础上,进 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科学调整财政投入方式。继续按照公立 医院投入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要求,按原渠道 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财政投入资金,并将资金统一拨付 医共体,由医共体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由各医共体采 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历史债务。对卫生室加强 绩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承 担不少于 40%的任务量。

 3.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 中核算,各成员单位财务单独设账。牵头医院要落实总会计师制 度,加强医共体经济运营管理。加强医共体内审建设,自觉接受 审计监督。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允许医共体统筹调配医疗设 备设施。

(六)落实监督监管职责,实现责任共同体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控管理体系,组建质控 机构,承担成员单位医疗质控,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 训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基层 机构的医疗技术操作,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民事 责任协议化。

 2.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依托县域平台,调查了解基线水平,完善运行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市域就诊率、基层诊疗占比、 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以及医保基金市域内支付率、医保基金县域 内基层医疗机构支出率等数据,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调整工 作措施。市卫生健康局要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突出职责履 行、医疗质量、费用控制、运行绩效、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 加大对基层服务能力、健康扶贫等公益性指标权重。加强行业作 风建设,构建成员单位责任共同体。

 三、时间安排 

(一)方案制定(2019 年 11 月)。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 习借鉴先进经验,起草制定我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 案。

(二)动员部署(2019 年 12 月)。召开医共体建设动员大 会,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政策制订、培训与宣传工作。 

(三)组织实施(2020 年 1 月至 11 月)。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启动医共体运行工作,并及时对医共体运行情况进行督 导评估,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有关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 

(四)总结评估(2020 年 12 月)。对医共体建设推进情况 与成效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完善深化运行、长效运行机制。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 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核心是落实市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推动医疗机构间协作联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市域整合型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 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 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财政、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 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市卫 生健康局负责医共体建设组织实施,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 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 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根据医疗资源结构分布和群众健康 服务需求,科学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 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医药价格监督检查。市财政局负责按照 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市医疗保障局在医保支付方式上给予医 共体有力保障。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 估。逐步将评估结果作为人事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与医 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 强化工作导向作用。加强督导推进,及时发现医共体建设问题困难。

(四)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对开展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 施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 员的政策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典型做法,不断提升医共 体建设整体成效。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提高社会认知 度和各方面支持认可度,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

附件: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杜庆节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主任:田成柱 市委常委、副市长 

            吴 婧 副市长 

成 员:杨 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训诗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

郑龙弟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 伟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田慎华 市财政局局长 

刘守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梁 超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 

张爱国 市审计局局长 

王振兵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王 兴 市医保局局长 

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 生健康局,梁超兼任办公室主任,张风雷任办公室副主任。